1.1 基础概念电镀遮蔽油墨是一种通过丝印或喷涂工艺施加在基材表面的临时性保护涂层,其核心功能是选择性阻隔电镀液接触,确保非电镀区域(如螺纹孔、精密触点)免受金属沉积影响,公差控制可达±0.02mm。
1.2 性能要求
- 耐化学腐蚀性:需抵抗酸性(如硫酸铜)或碱性(如氰化钾)电镀液侵蚀,保持72小时不脱落。
- 高温稳定性:部分工艺要求耐受150℃以上烘烤温度(如汽车件电镀)。
- 易剥离性:电镀后需无残留撕除,避免二次清洗损伤基材。
二、技术原理与配方设计
2.1 化学组成
- 树脂基材:常用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平衡附着力和柔韧性。
- 填充剂:纳米二氧化硅提升抗渗透性,防止电镀液侧蚀。
- 溶剂体系:酮类(如丁酮)与酯类(如乙酸乙酯)混合溶剂,适配不同干燥速率需求。
2.2 工艺适配性
- UV固化型:适用于高精度PCB(线宽/间距≤50μm),3秒内固化且无VOC排放。
- 热固化型:汽车零部件领域占比超60%,需配合200℃/30min烘烤工艺。
三、行业应用与典型案例
3.1 电子元器件制造
- PCB板局部镀金:保护焊盘周边区域,减少金盐消耗30%以上。
- 连接器PIN脚遮蔽:避免非导电区镀锡造成的接触不良。
3.2 汽车工业
- 发动机缸体螺纹孔保护:耐受电镀镍工艺的强酸性环境(pH≈1)。
- 装饰件差异化电镀:实现镀铬/哑光同件成型,提升设计自由度。
3.3 新兴领域挑战
- 5G天线振子激光LDS工艺:需开发低介电常数(Dk<3.0)遮蔽油墨,减少信号损耗。
四、技术发展趋势
- 环保升级:水性遮蔽油墨(VOC含量<50g/L)逐步替代溶剂型,满足欧盟REACH法规。
- 智能化施工:与喷墨打印设备集成,实现复杂图案的数字化精准遮蔽。
- 功能复合化:兼具电磁屏蔽或导热性能的油墨需求增长(如新能源汽车电池壳体电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