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蚀刻药水是一种通过电化学腐蚀原理对金属(如铜、银、不锈钢等)进行精密加工的化学溶液,广泛应用于电路板制造、金属工艺品雕刻等领域。以下是其核心要点:
一、主要成分与作用
- 酸性体系:
- 硫酸、硝酸等强酸作为主蚀刻剂,溶解金属表面。
- 添加氟化铵或草酸调节蚀刻速率,改善表面光洁度。
- 碱性体系:
- 氢氧化钠或碳酸钠用于铜蚀刻,配合过硫酸钠提升溶铜能力(可达70z/gal)。
- 专用添加剂(如AEP-10)可延长溶液寿命,减少结晶风险。
二、典型应用场景
- 电路板加工:碱性蚀刻液(如铜常温蚀刻液)用于线路板图形转移,蚀刻速率约0.27mil/min(118°F条件下)。
- 金属装饰:钛合金蚀刻液可重复使用,适用于工艺品模图纹雕刻。
三、工艺优化建议
- 温度控制:碱性蚀刻液在100~130°F时溶铜效率最高,需防止过硫酸盐结晶。
- 废液处理:采用电解回收设备(如钛阳极系统)可循环利用蚀刻液,降低环保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