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电镀工艺中,遮蔽油墨如同一位精准的“边界守护者”,通过选择性覆盖基材特定区域,实现局部电镀或保护非镀面。其性能直接影响产品良率与镀层质量,是电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工艺材料。
一、电镀遮蔽油墨的核心特性
耐化学性
需抵抗强酸、强碱及电镀液侵蚀,确保镀液渗透率低于0.5%(以ASTM D2678标准测试)。例如,含氟树脂基油墨在镀镍溶液中可保持72小时不溶胀。附着力与剥离性
通过百格测试(等级≥4B)后,需在镀后实现无残胶剥离。丙烯酸酯类油墨的剥离力通常控制在0.5-1.2N/mm(参考IPC-TM-650标准)。精密印刷适应性
高固体含量(≥85%)与触变指数(3-5)可保障50μm细线印刷精度,满足FPC(柔性电路板)微米级图形需求。
二、技术演进与创新方向
- 环保化转型:水性油墨VOC含量已降至50g/L以下(欧盟REACH法规要求),如某品牌UV固化型油墨能耗降低40%。
- 智能化应用:温敏变色油墨可实现镀层厚度可视化,误差率控制在±2μm内。
三、行业应用痛点与对策
结语
随着5G高频器件与新能源设备的精密化需求,电镀遮蔽油墨正朝着“超薄化”“多功能化”发展。未来,自修复型油墨与生物基材料的结合或将重新定义行业标准。电镀遮蔽油墨